十四五规划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建议

  • 作者:
  • 管理类:战略规划
  • 行业:石油石化
  • 来源:仁达方略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炼化企业如何把握产业变革中的战略发展机遇?如何在变化的市场和激烈竞争中寻找战略发展的突破口?答案已逐渐清晰,进行突出资源优化、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目录

一、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推进新一轮结构调整 3

二、我国石油化工转型升级必要性 3

(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受到体制机制制约 3

(二)国内炼化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3

(三)炼油化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炼化企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4

三、石油炼化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5

四、我国石油化工转型升级相关政策 6

五、重点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具体路径及对策 7

(一)中石油:转型升级具体路径及举措 7

(二)中国石化:实施转型升级具体路径及关键举措 8

(三)中海油:从数字化炼厂转型升级为智慧炼化模式 8

(四)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依托创新、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 9

六、我国石油炼化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10

1、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业务布局,满足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市场需求 10

2、上游提高油气采收率,加快近海油气田发展 11

3、下游推进炼化产业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注重产品差异化 11

4、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发展 12

5、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下游延伸 12

6、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7、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生态链 12


一、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推进新一轮结构调整

近年来,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

一是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石化产业竞争力格局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发展重点加快向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等新兴战略领域转移。许多跨国公司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果断剥离传统业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三是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主要跨国公司普遍实施了责任关怀,危险化学品监管和行业自律进一步增强。

二、我国石油化工转型升级必要性

(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受到体制机制制约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勘探投入严重不足,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油气矿业权采取登记制度,探矿权出让基础薄弱;矿业权登记审批时间长,矿业权范围空间重叠问题突出;油气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政府监管维权难;油气经济利益分配不平衡等等。

造成上述问题原因很多,但深层次、决定性的因素行业垄断,限制了竞争,引发各类问题。包括企业实行行政准入制度、对外合作实行专营制度、地质勘查资质限制、油气资源的事实垄断等等,只有加快油气改革,消除体制机制制约,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采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炼化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截至2019年底,我国炼油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7.56亿吨/年,当年实际加工量仅为5.03亿吨,产业规模跻身世界行列,炼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化工产品中60%的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不到50%,炼化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从成品油来看,2019年我国成品油供过于求约达3000万吨,预测到2020年成品油将升高至8300万吨,充分表明我国炼化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实际上,挑战不仅来自于实施“两权”放开(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还来自于越来越严苛的环境保护法规所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以及当前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市场低迷施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炼化企业如何把握产业变革中的战略发展机遇?如何在变化的市场和激烈竞争中寻找战略发展的突破口?答案已逐渐清晰,进行突出资源优化、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三)炼油化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炼化企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年均增速从“十二五”的3.9%放缓至2.5%。根据在建、拟建及规划的炼油项目,新增能力1.1亿吨/年,淘汰10~15%规模小、原料配置不合理、油品质量不达标、产品无特色等落后产能,预计2020年我国的炼油能力约达8亿吨左右,届时实际需要的炼油能力为7.2亿吨,过剩能力将达0.8亿吨。

2018年我国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其中化工新材料约4800亿元,所占比重仅为6.6%,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不少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仍未实现规模化生产,部分产品虽已国产化,但技术不成熟、成品率低、稳定性差,无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现象突出。

2019年我国成品油净出口3820万吨,较2018年同比增加50%。伴随产能过剩,聚烯烃低端通用产品、合成橡胶等石化产品也出现过剩。

当前,我国炼油化工行业结构性矛盾严重,一方面传统石化产品产能过剩,成品油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资源类产品和高端石油化工产品短缺突出,转型升级压力巨大。

大数据分析来看,我国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并不过剩。实际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能并不过剩,不少炼厂的各方面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石化行业和企业必须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来进行结构调整。

就单个企业而言,生产汽柴油的燃料型公司多、产量大,生产化工产品的一体化企业少、产量小,区域油大化小,炼化一体企业油小化大。在拥有年7000万吨炼油能力的辽宁省,抚顺石化乙烯原料仍在进口,区域产业链条显然没有理顺,资源统筹优化空间还很大。因此,在现有产业布局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上下游整体创效能力成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并且已经形成具体方案抓紧讨论实施。

三、石油炼化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十四五”期,一体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是全球炼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世界石化大国多以集群化、规模化来发展石化工业。

所谓炼化一体化,就是指集上游炼化到下游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其核心是实现工厂流程和总体布局整体化与最优化。

集群化方面,美国约52%的炼油能力、95%的乙烯能力集中布局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日本85%的炼油能力、89%的乙烯能力则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地区。

规模化方面,截至2019年世界范围内年产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共22个,中国共有两个,分别是年产2300万吨/年的中石化镇海炼化和年产2050万吨/年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年产4000万吨/年炼厂共有四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炼厂是印度信诚石油公司炼厂,规模达到年产6200万吨/年。

截至2019年底,国内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达到23个,合计炼油能力2.75亿吨/年,约占全国炼油总能力的38%。在23个千万吨炼油基地中有15个是炼化一体化基地,建有乙烯及下游产品生产装置。

我国目前约有炼油企业360多家,除藏黔晋渝4省市区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建有炼厂,平均规模229万吨/年,低于742万吨/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且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远未形成区域集中优势。先进产能不足、落后产能过剩,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偏低等问题突出,制约石油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炼化产业已经认识到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发展是增强行业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载

 

http://www.chn-source.com/product/detail/20972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部分文章推送时未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有来源标注有误侵犯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 分享到:
  • 收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

"扫一扫" 获得更多资讯

推荐

客服电话

15801580457

微信服务号